《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亦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绎》、《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本书版本有明刻本,100回,国内已无存。清初有周之标序本、褚人获序本及四雪草堂本刊行,也均为100回。现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通行本。
【1】内容介绍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榜》,全书共一百回。
《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争,支持武王的为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双方祭宝斗法,几经较量,最后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要人一一封神。
《封神演义》是在神话式世界观指导下,向人们诉说上古的民族之战—商周战争。它所涉及的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不是某个文人独立完成,而是属于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它由平话到写定再到以鼓词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在这个意义上,它具有史诗的性质。《封神演义》将武王伐纣这一查诸史典的重大历史事件神话化,借此重塑上古诸神的形象,恢复神话英雄的威名,再造神祗谱系,使历来杂乱无章的神仙道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上层为仙道,中层为神道,下层为人道。可以这么说,《封神演义》是在文化反刍的背景下,诞生于人类成年期的神话史诗。
本书以内容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等。日本江户时代本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1]
在《封神演义》中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组成的昆仑山「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士或得道禽兽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淫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王。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也进入宫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识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后又复活化作王贵人,与其他两妖一起祸乱朝纲。
昆仑山仙道由于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时遇到了岔路,体内阴阳之火相犯,只有斩却三尸方能归于正途),又因为玉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阐、截、道三教共签押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纣王与武王相对的是截教和阐教,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
封神演义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纣王乱政。从第一回女娲宫进香到黄飞虎反商。
2.殷商伐西岐。从张桂芳伐西岐一直到殷郊归天,其中高潮部分当属闻太师的部分。
3.武王伐纣。从战孔宣到纣王自焚。
4.归国封神,分封诸侯。
【2】创作背景
《封神演义》的成书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其文学史价值的准确认定,也关系到对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脉络的认识,意义深远。《封神演义》非文人独立完成 ,而属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它是若干关于武王伐纣故事经长期流传后的编集、整理和写定,这一点学界普遍认同。
有所争议的是《封神演义》在多大程度上是文人创作。刘振农就提出《封神演义》是第一部文人创作的比例远远超过群众创造的作品。齐裕焜认为《史记》中《三代世表》《周本纪》等记载 ,为武王伐纣故事提供了一个大致的史实框架;《楚辞·天问》《诗·大雅·大明》《淮南子·览冥训》,汉贾谊的《新书·连语》、晋常璩的《华阳国·巴志》、晋王嘉的《拾遗记》、晋李翰的《蒙求集注》等记载了从秦汉到魏晋时代关于武王伐纣的不少民间故事;到了元代,说书艺人根据民间传说、文人的记载,编成一部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第一次从小说的角度较完整地演述了妲已惑纣王,纣王无道,姜子牙佐武王伐商,纣王妲己伏诛这段殷周斗争的历史故事;明嘉靖、隆庆间人余邵鱼,又按照历史记载,对《武王伐纣平话》进行加工,把改写的内容编入他的《列国志传》,其第一卷的内容,即始自《苏妲已驿堂被魅》至《太公灭纣封国》止,完全是叙述武王伐纣的故事;之后不久,《封神演义》问世。陈三强在《〈封神演义〉的成书及作者》一文中说,《平话》、《列国志》和《封神演义》三书叙述方式虽有别,却有前后演化的痕迹。虽然《列国志传》与《封神演义》创作时间距离较近,但对《封神演义》起范本作用的还是《平话》,这一点学界也基本达成共识。
在中国小说史研究中,鲁迅最早提出了关于《封神演义》成书年代的判断:“日本藏明刻本,乃题许仲琳编,今未见其序,无以确定何时所作。但张无咎作《平妖传序》,已及《封神演义》,是殆成于隆庆万历间(16世纪后半期)矣。”(《中国小说史》第18篇《明之神魔小说下》)这个论断审慎清晰,所以曾长期被一些文学史采纳沿用。
上世纪90年代章培恒发现了鲁迅先生引用资料上的一点失误,即张无咎在泰昌元年为《平妖传》作序时实际上未提及《封神演义》,提及《封神演义》是在崇祯年间重修此序时补加进去的。章先生据此提出逆推断,认为泰昌元年作序未提及而几年后补加了进去,说明《封神演义》应成书或出版于此期间,即天启年内。章先生的论点遭到刘振农的反驳,刘氏认为鲁迅误引资料可以纠正,但章先生的逆推却不符合事理逻辑。接着刘氏在鲁迅《西洋记》杂窃《封神演义》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封神演义》和《西洋记》两部小说的部分诗文,认为《西洋记》抄袭《封神演义》有铁的内证,从而推出《封神演义》成书应在《西洋记》之前,提出《封神演义》成书早于万历年间。然后刘氏又探讨了《西游记》与《西洋记》的关系并以此为桥梁结合古代小说出版的一般规律得出最终的结论:《封神演义》的出版至迟应在嘉靖三十年 (1552)完成。诸种说法使得《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在隆庆、万历其间及其前后振荡摇摆。
为了考定《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 不少学者不得不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即通过探求《封神演义》与其它小说的关系来界定其成书时间。其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关系。比较这两部小说的回目、诗歌韵语及情节,剖析两书中的人物形象和特征等都是常见方法。有学者就认为《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乃《西游记》中哪吒与红孩儿的综合,《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是《西游记》中杨二郎的延伸和扩大。关于《封神演义》与《西游记》成书先后问题,学界颇多争议,或以为《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或以为《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或以为都是世代累积的集体创作经过共同的长久的流传过程才能产生,《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和《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的两种情况同时并存,它们相互影响,不是片面的单向度关系。
相比而言,赞同《封神演义》受到《西游记》的影响的一方占优势。陈大康主编的《明代小说史》也认定《封神演义》深受《西游记》影响并竭力效仿。但实况如何,仍没有权威的说法。
【3】主要角色
周
姜子牙:吕氏,姜姓,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世称姜太公,是书中主角。
姬昌:文王,四大诸侯之一,作为西伯侯治理着西岐。
散宜生:西岐文官。
武王:称姫发, 姫昌次子。西周开国君主。
伯邑考:又名姬考,姫昌长子。被纣王处死(做成肉饼)。
周公旦:称姫旦, 姫昌第四个孩子,几乎不出现故事中。
雷震子:姫昌养子。文王第一百个儿子。云中子的徒弟。肉身成圣。
哪吒:李靖第三个儿子。太乙真人之徒。肉身成圣。
杨戬:玉鼎真人徒弟,会八九玄功,擅七十二变,屡次救周营于危机之中。肉身成圣。
黄飞虎:原为商朝大将,官封武成王,后来反商入周,成为周朝的开国武成王。
韦护:道行天尊门下,用一根降魔杵。
商(殷)
纣王:君主,以残暴著称。
妲己: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被千年狐狸精杀死并占据身体。
胡喜媚:九头雉鸡精,是千年狐狸精同伴,与王贵人一同入宫用双簧戏害死比干。
闻仲:殷商太师,对殷商忠心耿耿。
商容:商朝首相,纣王残暴后撞死九间殿。
国神比干:商朝亚相,纣王叔父。妲己用计使其被剖心而死。后来被周武王封之为国神。
箕子:商文官,纣王叔父。妲己用计剃发投狱。
微子启:商文官,纣王异母兄。进谏纣王无效后归隐。
微子衍:商文官,纣王异母兄。进谏纣王无效后归隐。
梅伯:商上大夫,纣王母亲叔父。进谏纣王被炮烙而死。
姜王后:纣王中宫原配皇后。妲己与费仲联合,用奸计使其背上弑君罪名。后纣王剜其一目,炮烙其双手,终因熬刑不过而死。
王贵人:玉石琵琶精, 被姜子牙用三昧真火烧出原型,后吸收日月精华三年后复活,与胡喜媚一同入宫害死比干。
阐教
元始天尊:阐教教主,居于昆仑山玉虚宫。
云中子:终南山玉柱洞炼气士。
南极仙翁:阐教仙人。随侍元始天尊。 申公豹迷惑姜子牙时出手解围。
【昆仑十二仙】
广成子:九仙山桃源洞
赤精子:太华山云霄洞
黄龙真人:二仙山麻姑洞
太乙真人:乾元山金光洞
玉鼎真人;玉泉山金霞洞
灵宝大法师:崆峒山元阳洞
道行天尊:金庭山玉屋洞
清虚道德真君:青峰山紫阳洞
惧留孙:夹龙山飞云洞
文殊广法天尊:五龙山云霄洞
慈航道人:普陀山落伽洞
普贤真人:九宫山白鹤洞
截教
通天教主:截教教主,居金鳌岛碧游宫
多宝道人:通天教主大弟子,曾奉师命于界牌关下设诛仙剑阵。
金灵圣母:通天教主弟子,万仙阵被阐教金仙围攻阵亡。
龟灵圣母:通天教主弟子,法宝日月珠,万仙阵时被西方二圣葫芦中的蚊子吸干浑身精血而死。
无当圣母:通天教主弟子,可说此圣母是通天教主坐下仅存的一位道行高深的弟子了,前面几位多宝道人被老子给收了,金灵、龟灵二位圣母也都阵亡。
赵公明:截教弟子,道行高深,法宝厉害,有定海珠、金鞭、黑虎。
三霄:赵公明妹妹。云霄、琼霄、碧霄,道行高深,法宝众多,且及其厉害,最强的是混元金斗和金蛟剪。
十天君:截教弟子,金鳌岛十仙(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白礼、姚宾、王奕、张绍),摆十绝阵对付西岐。
一气道人余元:金灵圣母弟子,炼有化血神刀,赐予自己弟子七首将军余化,余化靠此刀伤了哪吒、雷震子,一气道人最后被姜子牙用陆压道人的斩仙飞刀杀死。
火灵圣母:邱鸣山散仙,截教多宝道人门下弟子,为报徒弟胡雷被杀之仇与西周军对阵,此人系引发阐截全面对战的关键人物之一。
(另外包括万仙阵中许多散仙,如乌云仙、虬首仙、灵牙仙、金光仙等等。另有长耳定光仙)
纣王
故事:纣王以荒淫残暴的种种行为,惹得天怒人怨,商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此时在西方,一个新兴的国家西周正在崛起。姬昌继位后,他表面上服从商的统治,暗中积蓄力量,进行翦商的准备。他修德行义,礼贤下士,吸引一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奔,增强实力。昌死后,其子发继承他的事业。时机成熟后,发在姜尚的辅佐下,率领大军讨伐。这时,纣王废黜了忠臣微子、箕子,杀了叔父比干,正和妲己在鹿台饮酒作乐,听到消息,匆忙把70万奴隶编成军队,开上前线迎战。
两军在牧野相遇,周军人人奋勇冲杀,商军毫无斗志,纷纷倒戈,迎接武王发。纣王逃入朝歌城中,自知已无力回天,在摘星楼自焚而死,商朝宣告灭亡,其时约公元前11世纪。商的灭亡,有着政治衰微、社会动荡、经济凋疲等多种原因,但纣王的倒行逆施,造成众叛亲离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加速了这600年江山的彻底崩溃。
妲己
故事:在《封神》中为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后被受了女娲娘娘派遣迷惑商纣王,使商纣王江山断送的狐狸精噬魂附体,相当于西施这种女间谍,可惜最后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颗如花似玉的大好头颅。
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封神》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封神》上说她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纵情女色,荒淫误国,不务正事,使商朝灭亡。当周人灭商后,在杀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
姜子牙
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乃阐教昆仑山弟子,后被派下山辅佐明君,代理封神。周西伯夜梦飞熊,遇子牙于渭水,拜为右灵台丞相,武王拜为相父。后殷三十六路伐周,其掌封神榜,执打神鞭,与截教门人斗智斗法。后金台拜将,准备东征,为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武王克殷,其领玉虚法牒,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武王封其于齐营丘,为五侯九伯之上。
哪吒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混天绫。
哪吒七岁,出关玩耍时因天热下九湾河洗澡,混天绫在水中一动,便震动了东海水晶宫,夜叉前来查看,被哪吒骂了一句“畜生”,夜叉大怒与哪吒交战,哪吒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龙王之子敖丙知情后出来捉拿哪吒,也被打死,并抽了龙筋。 龙王去天宫告状,哪吒受师父太乙真人的指点,上天庭拦住了龙王,并把他打得半死,逼着龙王化作小蛇给李靖道歉。脱困之后,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然而哪吒丝毫不怕,因为哪吒是灵珠子转世,将来要助姜子牙辅佐西周,敖丙被打死也是他的命数。
拦了龙王之后,哪吒去城楼上玩耍,无意中拉开乾坤弓,恰好射死了石矶娘娘的碧云童子。石矶娘娘到陈塘关向李靖问罪,李靖方知又是哪吒惹的祸,带着他去给石矶娘娘解释。到了石矶的洞府之后,哪吒又打伤前来引路的彩云童子,彻底惹怒了石矶。石矶道行很高,收了哪吒的混天绫乾坤圈,哪吒只好逃走向师父求助。最后太乙真人打败石矶娘娘,并用三昧真火烧出了她的原形。
而东海龙王最终得到了玉帝的准奏,前来拿哪吒的父母,哪吒为了不连累家人,剖腹剜肠剔骨肉还于父母,龙王收兵。事后, 太乙真人告诉哪吒,只要建一座哪吒行宫,受世人香火供奉,可以托生天界。哪吒托梦给母亲,母亲将此事告诉李靖,遭到反对,就偷偷在翠屏山建了一座行宫。半年之后李靖发现此事,认为这么做是在愚弄百姓,震怒之下毁了哪吒金身。哪吒无奈寻求师父的帮助,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寻李靖报仇,李靖得到燃灯道人的帮助,并受一座金塔降服哪吒。此次磨了哪吒的杀性,父子两人一起辅佐明君。
【3】作者之争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纷纭。
许仲琳撰
据明舒载阳刻本《封神演义》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此书明本唯日本内阁文库藏一部,仅卷二有题署。卷首有邗江李云翔撰写序文,序中云: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说,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顿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 由此可知,此书原本为许仲琳撰写,后经李云翔加以增删刻印。许仲琳是南直隶应天府人,始末不详。
陆长庚撰
《传奇汇考》卷7(又见于《乐府考略》卷39)于邓九公土行孙故事的《顺天时》条目下,提出《封神传》作者是元时道士陆长庚,这是孙楷第的发现,后张政烺以为“元时”为“明时”之误,后柳存仁比勘对照,论之更详,但这一直不是主流的观点。最为人接受的,还是鲁迅根据明刊本卷二题署所提出的作者为明人许仲琳一说,但钱锺书似乎对之尚不以为然。
陆西星撰
陆西星,是明代扬州府兴化县人,生于十六世纪后期,因“九试不遇,遂弃儒服为黄冠”。
明施有为万历中选《明广陵诗》卷二十二收陆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无家”之语。张政烺还考证陆西星出家后是吕岩(洞宾)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义》中出现陆压道人,影射吕祖。
《封神演义》为兴化道家学者陆西星所作。孙楷第、张政烺、谭正璧诸先生均持此论。胡适先生则猜想“钟山逸叟许仲琳”也许就是陆长庚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柳存仁先生通过《封神演义》与陆之著述文本比勘,及其丹道思想分析,推断出于一人手笔。兴化风物进一步充实了陆作《封神演义》之内证。咸丰《兴化县志》中有兴化东岳庙首任道长姜可常呼风唤雨为百姓消灾解难的记载,与尔后继起的道家陆西星塑造的姜子牙形象很相似。小说中有姜尚渭水直钩垂钓、分封诸神故事,兴化有“渭水河”,河畔有“钓鱼庙”,庙内有“姜尚祠”;小说中有自况为“非仙非圣一闲人”本领非凡的陆压獉道人(兴化方言“二獉”、“压獉”同音,宋元时期兴化“顾、陆獉、时、陈”四大家族中,陆家又排名第二獉);兴化亦有陆西星“方壶岛上作《封神》”的传说。陆既精通释道,又擅长著述,细析小说内容,以其经历修养,应是《封神演义》最合适的作者。
-------陆西星著《封神演义》之内证 莫其康
王世贞撰
蒋瑞藻在《小说枝谈》中云:俗传王弇州作《金瓶梅》,为朝廷所知,令进呈御览。弇州惧,一夜而成《封神演义》,以此代彼,因之头白。蒋瑞藻注云引自“缺名笔记”。此说荒谬,不足为信。
明士人撰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封神传”中云: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长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曰:“无忧贫也”...演为《封神演义》,以稿授女。后其婿梓行之,竟大获利云云。梁章钜在《浪迹续谈》卷。“封神传”中仍谈此事,并云这“士人”是“前明一名宿”。
以上四说中前两说影响较大,但一般刊印《封神演义》还是署名为明人许仲琳。关于陆西星之说也值得重视和研究,张政烺、孙楷第先生对此说有精辟论述,朱一玄先生在《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中也对此说颇为重视。
【4】作品赏析
主题
《封神演义》一书以周武王伐纣为主线,展开了整个三界范围内的大大小小的神仙、人、鬼怪在不同层面上的斗争。基本可分为两派,一派为维护旧势力,而为保住殷商的江山而战斗。一派为发展新势力,开创周朝的社稷拼杀。故事情节用神化传说的方式,反映了当时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在故事的论述和观点上带有作者个人的时代局限性。在暗线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矛盾。周文王和姜尚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代理人,代表着道教思想。通天教主其实是孔子的化身。孔子的祖先就是殷商。在封神演义中,作者片面的大力推行道教“阐教”思想,而主观的排斥儒家“截教”思想,特别反对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当然在反对保守思想的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作者受《阴符经》影响较大,他相信“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道理,要从有为到无为,所以放开想象,塑造仙神异术,如雷震子背生双翼,飞翔天空,土行孙土中穿行,地下无阻;杨戬八九玄功,随心变化;哪吒脚踏飞轮,驾风御火;又如魔道中高明高觉,眼看远方,耳听千里;闻太师额生一目,时发神光。这些都是作者认为“万化生乎身”,人类可以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当然在今日科学发达时代,这些事本不为奇,但在五百年前有此畅想,也是从道教从有为到无为的思想来的,因为先有有为,所以要扫荡尘氛,支配万物,廓清宇宙,以达到理想境界,在小说里实贯彻了作者这种宗教观。
但作者生于明代中叶,因九试不第,可是目睹朝政日非,生民疾苦,贿赂公行,怀才不遇的局面,充满了嫉恨这种丑恶现实,也不满意当时号称道士而获得高位的教徒。所以他的理想是从政治上荡瑕涤秽,在宗教上廓清异端。所以在宗教上自行创派开宗,自称东派;在政治方面,歌颂了吊民伐罪的周武王和姜子牙,而不责备他们以臣伐君;肯定了哪吒对李靖的对抗行动,赞许了为了正义以子攻父。他受《阴符经》影响较深,他认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正确的,所以用“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的精神,认为有明中叶混乱局面,非有大力者如周武王、姜子牙这样人物加以澄清不可。在那人魔不分时代,所谓魔即是丑恶的代称,作者颇以安天上定人间的姜子牙自许,所以用系统的宗教语言,比较隐晦地曲折地表达出他对当时政治不满而希求改革的思想,在这一方面在当时是有非常大的成就的。
它通过设炮烙、造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等情节,描写纣王的残暴不仁,从而揭示了反商斗争的基础。历史上的商、周是两个部族,类似于炎、黄、蚩尤等人都是各自部落的首领,作者把武王伐纣处理为“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灭独夫”之举,姜子牙则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主张,号召诸侯“吊民伐罪”,突出了双方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情节也进一步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些描写显然是与封建伦理规定的君臣、父子关系相背离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书中对纣王沉湎酒色久不设朝,以及任意诛杀大臣等描写,与明代后期朝政腐败的一些事实有相合之处,而它表现出来的那些新观念也显然与当时出现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封神演义》的思想题旨是多元的,同时又充满着矛盾。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也就见仁见智。《封神演义》的思想认识意义大体上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积极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齐裕焜的观点 ,他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在探索殷亡周兴的历史时表现出进步的历史观。《封神演义》揭露和反抗暴政,歌颂仁义,赞扬仁君贤臣 ,同情推翻暴政的正义战争,作者把西岐作为理想和谐的大同世界,体现出作者对开明政治的向往,作者把感情倾注在正义一方,认为有道伐无道是应当支持的 ,殷纣王的败亡是历史的必然。齐裕焜认为《封神演义》的民主思想还表现在对哪吒叛逆性格的描写上,哪吒反抗父亲李靖体现了反抗封建愚孝的民主思想。
特点
它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夸张的特长,赋予各类人物以奇特的形貌,以至杨任剜目后可在手掌内生出神奇的眼睛,雷震子胁下长有可以飞翔的肉翅,哪吒则能化为三头八臂。仙术道法也神奇莫测,如土行孙等的土遁、水遁之法,陆压的躬身杀人之术等,都给读者以较深印象,小说在人物描绘上有一定成就,如妲己的阴险残忍,杨戬的机谋果敢,闻仲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恶意挑拨等等,都写出了一定的性格。有些情节也相当曲折生动,如“哪吒闹海”一节,由七岁哪吒在河边的嬉戏玩耍,生发出一段意想不到的争斗,叙来层次分明,高潮迭起,同时也表现出哪吒由天真顽皮到勇武狠斗的性格发展过程。此外如黄飞虎反出朝歌、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等,也有复杂细致的描写。
其中大量出现神魔坐骑是小说虚幻世界中的一大亮点,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小说中的坐骑形态各异,种类繁多,与神魔主体组成了一个个极具魔幻色彩的艺术形象,呈现出奇幻神秘的审美特征。这些神魔坐骑既是虚幻神魔世界的扩大与延伸,也是对传统神魔形象的深化与改造,同时也使得小说情节更加新奇有趣,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与艺术价值。
《封神演义》在艺术上有许多成功之处。首先它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齐裕焜的《明代小说史》认为《封神演义》中写得最好的是黄飞虎:第30回,当他夫人被纣王侮辱而坠楼,妹妹同时被害时,“无语沉吟”;当他看到身边四将持刀反商时,还在迟疑甚至还把他们大骂一通;而当周纪设计激将时,他便一气之一下反出朝歌;以后,随着情绪的稳定,则清醒地认识到纣王无道,终于变被动反商为主动归周。这里,写出了黄飞虎理智和情感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的发展、转化,从而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提到《封神演义》刻画了一些有个性的人物,如土行孙机智幽默,英勇善战,而又暴躁好色,贪图富贵;闻太师一味愚忠而又有一股正直之气。值得一提的是,刘振农提出《封神演义》出现了一些新变现象:姜尚属传统的仁义方代表,《封神演义》却也写出了他的奸诈无能乃至与夫人马氏间的一段趣事;在长篇小说中,《封神演义》最先出现贯穿全书的女主角—妲己,她的出现预示《金瓶梅》中潘金莲的行将登场。
何满子在《漫谈〈封神演义〉》中说《封神演义》中的某些片段,刻画人情颇为真实动人。如第12回到14回所写的哪吒出世及他与父亲斗争的故事;第48回到50回云霄由拒绝下山到终于摆设黄河阵的故事;第72到73回的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感情变化和事件发展的逻辑丰腴的形象具有颇富诗意的人生经验基础,是作者才情的爆发的部分,是《封神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段,可以和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之作相媲美。
关于神魔小说的类型问题,学界有多种划分方式。据陈文新和韩霄的看法,《封神演义》的风格类型属以对立双方的斗法为主,写法宝,写神通,侧重于想象的神奇。学界一般认为千奇百怪的幻想是《封神演义》最大的艺术特色。齐裕焜认为《封神演义》里的想象给人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而且还包括科学想象的因素; 刘振农则认为这有利于促进崇实黜奇的中华民族想象力的腾飞。齐裕焜还认为《封神演义》用散文描写自然环境能情景交融,富有新意,是古典小说环境描写的一大进步,它突破了堆砌词藻的韵语范式,写出了不可重复的自然环境。
【5】小说目录
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
第二回 冀州侯苏护反商
第三回 姬昌解围进妲己
第四回 恩州驿狐狸死妲己
第五回 云中子进剑除妖
第六回 纣王无道造炮烙
第七回 费仲计废姜皇后
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
第九回 商容九间殿死节
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
第十一回 回羑里城囚西伯侯
第十二回 陈塘关哪吒出世
第十三回 太乙真人收石矶
第十四回 哪吒现莲花化身
第十五回 昆仑山子牙下山
第十六回 子牙火烧琵琶精
第十七回 苏坦己置造虿盆
第十八回 子牙谏主隐磻溪
第十九回 伯邑考进贡赎罪
第二十回 散宜生私通费尤
第二十一回 文王夸官逃五关
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
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梦飞熊兆
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
第二十五回 苏妲己请妖赴宴
第二十六回 妲己设计害比干
第二十七回 太师回兵陈十策
第二十八回 子牙兵伐崇侯虎
第二十九回 斩侯虎文王托孤
第三十回 周纪激反武成王
第三十一回 闻太师驱兵追袭
第三十二回 黄天化潼关会父
第三十三回 黄飞虎泗水大战
第三十四回 飞虎归周见子牙
第三十五回 晁田兵探西岐事
第三十六回 张桂芳奉诏西征
第三十七回 姜子牙一上昆仑
第三十八回 四圣西岐会子牙
第三十九回 姜子牙冰冻岐山
第四十回 四天王遇丙灵公
第四十一回 闻太师兵伐西岐
第四十二回 黄花山收邓辛张陶
第四十三回 闻太师西岐大战
第四十四回 子牙魂游昆仑山
第四十五回 燃灯议破十绝阵
第四十六回 广成子破金光阵
第四十七回 公明辅佐闻太师
第四十八回 陆压献计射公明
第四十九回 武王失陷红沙阵
第五十回 三姑计摆黄河阵
第五十一回 子牙劫营破闻仲
第五十二回 绝龙岭闻仲归天
第五十三回 邓九公奉敕西征
第五十四回 土行孙立功显耀
第五十五回 土行孙归伏西岐
第五十六回 子牙设计收九公
第五十七回 冀州侯苏护伐西岐
第五十八回 子牙西岐逢吕岳
第五十九回 殷洪下山收四将
第六十回 马元下山助殷洪
第六十一回 太极图殷洪绝命
第六十二回 张山李锦伐西岐
第六十三回 申公豹说反殷郊
第六十四回 罗宣火焚西岐城
第六十五回 殷郊岐山受犁锄
第六十六回 洪锦西岐城大战
第六十七回 姜子牙金台拜将
第六十八回 首阳山夷齐阴兵
第六十九回 孔宣兵阻金鸡岭
第七十回 准提道人收孔宣
第七十一回 姜子牙三路分兵
第七十二回 广成子三谒碧游宫
第七十三回 青龙关飞虎折兵
第七十四回 哼哈二将显神通
第七十五回 土行孙盗骑陷身
第七十六回 郑伦捉将取汜水
第七十七回 老子一气化三清
第七十八回 三教会破诛仙阵
第七十九回 穿云关四将被擒
第八十回 杨任下山破瘟司
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关遇痘神
第八十二回 三教大会万仙阵
第八十三回 三大师收狮象犼
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临潼关
第八十五回 邓芮二侯归周主
第八十六回 渑池县五岳归天
第八十七回 土行孙夫妻阵亡
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鱼跃龙舟
第八十九回 纣王敲骨剖孕妇
第九十回 子牙捉神荼郁垒
第九十一回 蟠龙岭烧邬文化
第九十二回 杨戬哪吒收七怪
第九十三回 金吒智取游魂关
第九十四回 文焕怒斩殷破败
第九十五回 子牙暴纣王十罪
第九十六回 子牙发柬擒妲己
第九十七回 摘星楼纣王自焚
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财
第九十九回 姜子牙归国封神
第一百回 武王封列国诸侯
【6】相关疑问
一:“阐教”和“截教”
道教史上并没有这两个教派,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取名出自何典,不得其详。鲁迅解释说:阐,是明的意思,“阐教”就是正教;截,是断的意思。小说中把“阐教”写成正,“截教”写成邪。
二:《封神演义》为什么入不了四大名著?
虽然《封神演义》创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但人物写的太多了,书还保存的不全,是一个致命的缺憾,第一个将通俗小说排名的是金圣叹,按他的说法他当时计划评点六部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后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父子伪托金圣叹之名将修订的三国名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他们托金圣叹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说明一些问题)。那时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它的提出亦当是书商们的商业手段(书商们至少起了推广作用);再后红楼代替金瓶梅成为“明清四大奇书”,四大奇书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做为是“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时间自然也不会早了。李渔曾在为 醉 田井 堂 刊本《三国志演义》作序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可见,至晚冯梦龙已经有四大奇书的提法了,李渔承其说,且以“第一奇书”冠三国而出版,则大概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且流行开来了。《封神演义》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扛鼎之作,它对后来各种文艺创作的影响也是世所公认的,其民间影响力足可以和《西游记》比肩。不过,长期以来,在各种比较正式的研究著作中,对它作为一个独立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评价却又是比较低调的,多种学术著作在谈及《封神演义》不是语焉不详,就是吹毛求疵。潘承玉在论及《封神演义》的文化品位时说:“那些悖逆传统,为既定审美观念所不容或难容的作品,因其体现着新兴文化观念,构成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反动并使之嬗变、更新而尤为珍贵。我以为,就我国古典小说而言,《金瓶梅》可算‘不容’的代表,《封神演义》则为‘难容’的显例。”同为传统诟病,同为名著的两书,时下命运却存在霄壤之别。
误导
因为电视剧使很多没看过原著或没仔细看过的人产生了误导。
截教没有被赶尽杀绝。万仙阵时无当圣母因战败逃跑,从此杳无音讯。通天教主遇其老师鸿钧道人后,“遂吩咐左右散仙:你等各归洞府,自养天真,以俟超脱”。[5]
原著并没玉虚十二仙的说法(玉虚十二仙只是现代对失陷在黄河阵的太乙真人、广成子统称),只有玉虚十二代门人(……定光仙上得篷来,见左右立着十二代门人……[6] )。(玉虚十二代上仙就是全部玉虚门人的统称,一届并非只有一个人,元始、云中子哪吒、杨戬等人均为玉虚十二代上仙之中,截教也有四代上仙的说法)
太乙真人是清微教主不是太乙救苦天尊。
申公豹没有请多少人下山所以不是被冤杀的功臣。
陆压道人并非元始天尊门人,其登场时曾说“不去玄都拜老君,不去玉虚门下诺”。此外,“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并非原著中所录。
说动万仙的是龟灵不是申公豹。
申公豹在子牙一上昆仑时才一下山(并不是子牙下山时一起偷跑下山)。